二婚与初婚的法律地位相同,二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。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《关于对再婚职工婚假问题的复函》(劳社部函[2000]84号)有这样的答复:“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》和国家有关职工婚丧假的规定精神,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,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,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。” 所以二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,具体的天数如下: 1、按法定结婚年龄(女20周岁,男22周岁)结婚的,可享受3 天婚假。 2、符合晚婚年龄(女23周岁,男25周岁)的,可享受晚婚假15天(含3天法定婚假)。 3、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,可视路程远近,另给予路程假。 4、在探亲假(探父母)期间结婚的,不另给假期。 5、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。 6、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,不能享受晚婚假。
婚嫁保险是一款针对单身女性的储蓄型两全保险,与一般的储蓄分红保险无异,这类保险的年均储蓄回报率在3%到4%之间。 婚嫁保险是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时就为其投保,每年投保一笔资金,当孩子年满22周岁时返还! 婚嫁保险实际上就是婚嫁金,多出现在少儿险中,无论是否结婚,这笔钱都可领取的。
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,即: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纳彩: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,女方家答应议婚后,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。问名: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。纳吉: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、八字取回后,在祖庙进行占卜。纳征:亦称纳币,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。请期:男家择定婚期,备礼告知女方家,求其同意。亲迎: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。
您好,中公教育为您服务。根据《婚姻法》以及《计划生育条例》的规定:(一)婚假:1、按法定结婚年龄(女20周岁,男22周岁)结婚的,可享受3 天婚假。2、符合晚婚年龄(女23周岁,男25周岁)的,可享受晚婚假15天(含3天法定婚假)。3、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,可视路程远近,另给予路程假。4、在探亲假(探父母)期间结婚的,不另给假期。5、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。6、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,不能享受晚婚假。(二)婚假期间工资待遇: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,工资照发。国家法定婚假是3天;晚婚加12天,即晚婚假是15天。如有疑问,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。
男25周岁)的、按法定结婚年龄(女20周岁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二:1一、 婚假从你开始给单位请假不上班开始算、 根据《婚姻法》以及《计划生育条例》的规定,可享受晚婚假15天(含3天法定婚假)。3、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,可视路程远近,另给予路程假,不能享受晚婚假,男22周岁)结婚的,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、在探亲假(探父母)期间结婚的,不另给假期。5、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。6、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。4,与领结婚证和办喜酒没关系。比如你领结婚证没请假:(一)婚假: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,而办喜酒又是在周末。(二)婚假期间工资待遇,可享受3 天婚假。2、符合晚婚年龄(女23周岁,那么就不算婚假